
10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田间等3人职务任免的通知财盘配资,宣布田间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中小学教育研究室)院长(主任)(试用期1年)。

在石室中学工作了三十余载的学校党委书记田间,将挥手作别石室中学,奔赴新的岗位。若要了解这次告别对于他和这座千年名校的意义,或许需要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得更早一些。

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
一位“石室人”的奋斗史:
从山里娃到名校掌舵者
对田间而言,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5岁。初三毕业考试那年,田间落榜了,因为家里贫困,他准备回去务农种地。但是父母坚信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又把他送回了学校。说是学校,其实连教材、课桌都没有,教室还四面漏风,复读了一年初三后,田间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人生中第一次坐汽车离开村里。
在重庆江北,田间度过了高中三年时光。那时需在高考前填报志愿,班主任问他想考什么大学,田间的回答十分简单:“能坐火车去上的就行,家里比较穷,尽量为家里省钱。”“那就读我的母校四川师范大学吧。”在班主任的建议下,田间报考了川师大化学专业。
高考结束后,田间认为自己没有考好,上大学没有希望,于是又回到家里帮父母种田。重庆的夏天酷暑难耐,田间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突然有一天,村里的喇叭通知他“分数上线了,马上回学校填材料”,田间才意识到,自己成了家族中的第一位大学生。他第一次坐上火车,辗转来到300公里外的成都。
大学时期的田间,学习十分刻苦。在大四时,石室中学到四川师范大学招聘教师,这是田间第一次与这所名校“相遇”。学校推荐了两名学生,田间并不在名单中,当招聘的老师询问有没有成绩更好的男生时,田间幸运地作为替补,获得了宝贵的15分钟试讲机会。
因为对交通线路不熟悉,当他辗转几班公交车赶到石室中学时,面试已经结束。“来都来了,试一试吧。”老师不忍看他白来。站在讲台上,田间没有丝毫怯场,操着浓浓的重庆口音讲完15分钟后,没想到赢得了面试老师的高度评价,称他“逻辑清楚,气场强大”。最终,迟到的田间挤掉了另外两位面试者,成功被选中。

青年时期的田间 在石室中学门口留影
1991年盛夏,田间怀揣对教育的热忱,正式踏入石室校门,从三尺讲台的学科教师,再到担任班主任,他曾在晨光中陪学生晨读,在暮色里与家长沟通,在教室后排记录每一堂课的得失。
1996年,田间接任年级组长,开始牵头制定教学计划,协调师资调配。2002年,田间任校长助理,正式接触学校管理,从校园安全到课程安排,从教师培训到学生活动。2004年,田间任副校长,协助统筹教学与德育工作。



2010年,田间接过校长、党委副书记的接力棒。十余年间,在他的带领下,石室中学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化教育方针深度融合,彼此赋能,学校在师资建设、教学质量方面不断取得进步,获得相关部门及社会广泛认可,其倡导的“文化治校”更是打造了成都教育圈的“文翁”IP。

任校长、党委副书记时期,田间参与成都石室教育集团启动仪式
2023年7月,田间转任学校党委书记,在此期间,他始终以“党建引领教育发展”为核心,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党组织凝聚力激发团队活力。

田间曾表示,奋斗,是石室人的精神长相。如今回首来看,奋斗,也是田间个人的生动写照,从一个“山里娃”到大学生,从青涩教师到名校掌舵人,田间用自己的经历,亲笔书写了一部“石室人”的奋斗史。
一名有教育主张的管理者:
“没有理想的教育,但要有教育的理想”
30余年教书育人,田间始终坚持在办学实践中思考并凝练自己的教育主张。任石室中学校长期间,田间曾多次接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专访,谈到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曾表示,“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我们一定要有教育的理想。当一名校长可易可难,但做一名有教育主张的校长无易唯难。”

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
田间认为,好的教育主张要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的同频共振,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的精神导引和价值追求。
在石室中学,田间将厚植家国情怀置于核心地位,视其为应对时代挑战、响应国家号召与践行育人使命的必然之举。长期以来,石室中学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长期实践探索中,石室中学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立足千年石室,厚植家国情怀:‘一核两翼五策略’文化育人实践探索”获2021年度成都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古今一校,扬辉千秋”由季羡林1999年为石室中学建校2140年所题写,2015年刊立
在学生成绩方面,田间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好明天。”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唯分数论”,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他也不回避分数的重要性,强调通过精准教学、大数据分析等科学手段为学生提质增效。此外,石室中学还凝练了十大核心素养,打造“十大精品活动”,致力于培养兼具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国际视野等综合素养的未来栋梁。

石室中学“学生成人礼”活动

石室中学学生运动会

石室中学“学生青春礼”活动
2010年以来,成都石室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保持着成都市和四川省的一流水平。培养出多名四川省高考文理科顶尖学子,数百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千余名学生进入“全国前十”大学,近一半学生升入“985”高校,接近4/5的学生升入211高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多年连续受到市教育局表彰奖励。
石室中学还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并不断聚力发展。2024年,《成都石室中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案》正式发布,“钱学森班”“贺麟实验班”也正式落地石室。同时,石室中学不断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从校园硬件到智能软件,不断尝试用新兴技术赋能教育教学。

石室中学”院士面对面“主题活动
作为千年名校的守护者,田间还倡导“文化治校”。他深度挖掘“文翁化蜀”历史底蕴,将其转化为独特的“文翁IP”,但又绝不拘泥于过往荣光。他主张让历史化为前进的动力而非包袱,通过创新让古老学校焕发新的生机。其目标是创建“中国著名与有世界影响力的卓越中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世界格局的未来领军人才”。
教师发展方面,田间认为“教师是立校之基”。他高度重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从新教师招聘的六个严选环节,到基于需求调查、模块化、序列化的系统培训,再到利用“教师成长树”系统进行科学评价,石室中学为教师的全周期专业成长提供了坚实支撑,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源头活水。

石室中学呈现“科技校园”一角
田间还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主张“跳出教育看教育”。通过举办交流活动、校企合作等,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将前沿科技、国际交流等元素引入校园。同时,他大力推动研学实践,带领学生与社会、自然的深度互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能力。
深情“挥别”石室:
以归零心态,赴下一程奔跑
如今,田间将“挥别”石室,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中小学教育研究室)院长(主任)(试用期1年)。
他表示,“从服务一所学校到服务全市教育的一个系统,责任重,道路远。唯有以‘归零心态’重新学习,以敬畏之心履职尽责,方不负重托。未来,将紧紧围绕成都教育发展大局,聚合优质资源,统筹各方力量,为推动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田间谈到,“无论身在何处,我始终是石室人,愿每一位石室人接续奋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忘‘为石室师生谋幸福,为石室教育谋复兴’的初心,让石室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未来!教育是一场接力赛,愿我们在下一程继续携力奔跑!”
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 综合报道财盘配资
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