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济宁日报亨利投资
任城区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新生态
教育有温度 成长有护航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柳
通讯员 田媛 亨利投资
灯光温暖的教室里,几十位家长齐聚一堂,正为一堂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课程热烈讨论。这一幕,发生在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的家长学校。从被动“听从”到主动“学习”,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这里完成角色转变,与学校携手成为孩子教育的“同盟军”。而这,只是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全方位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缩影。近日,教育部发布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全面指引。任城区通过系统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程与心理健康护航体系,用有力度的制度和有温度的行动,为十万余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成长屏障。
奏响育人“交响曲”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我们不仅建立了‘遇见·成长’亲子学院和家庭教育工作站,还创设‘导师责任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成长关怀。目前,我们的家长学校已成功举办了28期100余场,学校还组建了家庭教育讲师团,编著了本土化家庭教育读本,系统化推进家校共育。”据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拓宽社会教育亨利投资,学校致力于搭建资源汇聚平台,开辟多元实践路径,将广阔社会变为学生成长的“无边界课堂”。
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交响。为此,任城区教体局全力实施家校协同育人工程,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这与教育部“十条措施”中“培育和谐亲子关系”“健全部门协同防护”的精神高度契合。任城区教体局先后出台了《济宁市任城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机制》等文件,为协同育人提供坚实保障。联合团区委成立“任城义方”家长学堂,践行“爱子,教之以义方”的育人理念,搭建起专业指导平台。同时,全年开展100场家庭教育讲座,并通过教师大家访、家长开放日、座谈会、餐厅参观等形式,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管理。线上,“任城思政小课堂”以短视频讲述大道理;线下,读书节以“小手拉大手”营造书香氛围。敬师礼、清明祭英烈、踏青研学等十余万人次参与的主题活动,将“知行合一”落到实处。
针对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任城区出台了《任城区“引航计划”——重点未成年人群体关爱项目实施方案》,联动社会资源建立帮扶机制。同时,创新出台《任城区综合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音、体、美、劳等学科教学提出核心素养新要求,让“五育并举”从理念走向课堂,在协同育人中发挥出独特的学科力量。
织密健康防护网
“心”生态守护“新”成长
每周二的大课间,在济宁市实验中学一个名为“博爱港湾”的情绪倾诉角,总会传来学生们的轻声交谈和偶尔迸发的笑声。在这里,倾听与陪伴成为最好的“心理处方”,情绪倾诉角与团体活动室化身心灵的“加油站”。这处温暖角落,正是学校构建心育教育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它让心理健康教育从课程走向关怀,从预防走向滋养,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该学校的温暖实践,如同一条涓涓细流,最终汇入了任城区为学生心理健康守护所开辟的宽广江河。
近年来,任城区着力构建“预防—干预—支持”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全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此举正是对教育部“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推进全员育心制度”等核心措施的区域性实践与深化。任城区已建立完善的区校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依托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开展专业指导。每学期对10万余名高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档案,实现精准帮扶。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招聘与培训新增31名专职心理教师,联合任城心理医院实施“种子教师计划”,组织教师进修研修,累计培训320人次。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任城区获得小学组一等奖第1名,初中组一等奖第2名的好成绩。
同时,任城区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各学校建立分层干预机制,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个体辅导,并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提升其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体活动、户外拓展等多种形式,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我们将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亨利投资,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区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刘辉说。
久联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